甫於上海James Cohan Gallery舉辦《無垠的草坪》個展的石至瑩,及以《蜃市山水》聞名的楊泳梁,將於2012/12/15~2013/1/13假MOT/ARTS及MOT旗艦店舉行雙個展-《鹽少許》。中國獨立策展人張冰以精神與畫面的「減法運動」為概念,策劃此次《鹽少許》展覽。兩位藝術家分別以布面油畫、數位照片和影像媒介等藝術表現方式,運用接近黑白灰三色的基調,通過不同的視角,描述對於多與少、現實與精神、過去與未來的知識體驗,在共同的城市記憶中,演繹出對於生活的不同反思。石至瑩與楊泳梁也特別為首次與MOT的合作,透過自身對這片土地與城市的接觸與觀察,各自創作出一系列令人期待的最新作品。

石至瑩談到:「我聽說剛出生的嬰兒,最初兩個月看東西時,對黑白特別敏感…嬰兒能感知的東西,或許是最真實的。」在本次展覽中,藝術家以黑白為基調,融合自然、人文與飲食男女的面向,描繪心中想像中的臺灣。同時展出的另一系列《沙海》,則以廣闊的畫面將觀者包圍,遠觀時引領人們進入一個安靜沉思的世界,近看卻會發現每次的筆觸堆疊,記錄了點點滴滴的擾動,形成動人的過程和豐富的情感層次。藝術家透過重複描畫自然界的景物,一如大海、草、沙和隕石等自然物,體會單一的表像與差異的內在。

楊泳梁以拼貼的現代都市影像構築中國水墨畫的表像符號,遠望是一片寧靜的中國山水,近觀卻是城市與文明衝突的紛擾景象,表達對現代都市過度擴張、傳統文化流失的批判。此次展出的《一碗臺北》系列,源自故宮展品的食器形象,盛裝著藝術家所拍攝的臺北建築工地。相對於《蜃市山水》中無邊蔓生、吞噬一切的上海意象,《一碗臺北》系列多了一份溫情與娟秀,這一種情愫來自藝術家對於臺北文化傳承和城市意象的美好感受。而另一個同為台北主題的系列《蜃市‧西門町》,則透過影像技術與水墨山水動靜結合,呈現臺北紛雜活力的魔化都市生活。

石至瑩生於1979年,從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碩士畢業後便一直居於上海專心創作。自參加由嚴培明策劃、於尤倫斯藝術中心展出的個展《從太平洋到公海》之後,便逐漸得到藝術界的關注,隨後空白空間為其舉辦《天上•人間》個展並參加國內國外各種展覽活動,石至瑩成為藝術界炙手可熱的新銳藝術家。2012年石至瑩在上海知名的James Cohan Gallery舉辦《無垠的草坪》個展,同年獲邀參加2012年上海雙年展《重新發電》。其作品曾獲2009上海藝術博覽會青年推薦展獎等多項獎項。

1980年出生的楊泳梁,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分院視覺傳達設計,2006起於上海復旦視覺藝術學院任教。早年學習國畫、書法的經驗,使藝術家對傳統文化有著濃濃的情懷,也造就了現在的創作風格。楊泳梁活躍於上海、巴黎、舊金山等地,今年便在美國LIMN畫廊與巴黎-北京畫廊分別舉辦個展,作品獲瑞士PAE藝術收藏機構、大英博物館、倫敦薩奇畫廊以及私人藏家Uli Sigg等知名機構列為收藏。

不論是楊泳梁的遠觀文明山水、近觀城市巨獸,或者是石至瑩的遠觀平靜無波、近觀紛擾顫動,皆以恰如其分的視覺語言,呈現出引人深思的矛盾與反差。12月15日的開幕上,策展人張冰與兩位藝術家也將舉行藝術講座,與觀眾分享的《鹽少許》的生活態度與減法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