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悠子的创作实践以普通物品和日常情境的转化特性为特征。她的装置作品《Moré Moré(Leaky)》最初受到东京地铁站中各种临时修补(bricolage)手法的启发。这些车站常因漏水问题而由工作人员使用塑料瓶、水桶、软管等日常物品进行应对,以解决这座因频繁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小型“危机”。在这件作品中,毛利悠子人为制造漏水,并尝试用她在双年展场地附近的古董家具店和跳蚤市场中收集来的日常用品进行修补。水被引导至多个小型通道,并由水泵循环,使漏水转变为可控的流动液体,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动态雕塑。这件作品巧妙地结合了日本馆建筑的开放式天花板特点,在下雨时允许雨水滴入空间。它让人联想到当下气候危机中日益频繁的洪水,尤其是在威尼斯这座长期受到洪水威胁的城市背景下。

 

从展厅延伸至高架底层(pilotis)的作品《Decomposition》是一件多部分的装置,它利用插入水果的电极来产生嗡鸣声(drone sounds)和闪烁的光线。这些水果的水分不断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水果来自当地的杂货店和农场,随着其内部状态的变化,嗡鸣声的音高和灯光的强度也随之波动。当它们逐渐成熟、腐烂时,会散发出甜美的腐败气息,并最终被收集到高架底层的堆肥区,成为贾尔迪尼(Giardini)内其他植物生命的养分。

 

毛利悠子并未将完整的艺术作品从东京运至威尼斯,而是在日本馆内驻留数月,将整个展馆空间转化为她的工作室,大部分材料均来自当地商店和市场。因此,《Compose》呈现了一次难得的场域特定(site-specific)展览,折射出威尼斯及其居民的日常生活。

 

展览标题“Compose”源自“com+pose”,意指“将事物放置在一起”。在这个充满分裂、冲突和全球性危机的时代,这一展览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们如何共处、如何协作?毛利悠子观察到,危机往往能激发人类最大的创造力——这是她这一项目的核心理念,最初便是受到东京地铁站工作人员巧妙应对漏水问题的启发。在她的作品中,水的泄漏从未被彻底修复,而水果最终也在堆肥中腐烂,但这些看似徒劳的努力,恰恰暗示了我们微小的创造力所可能带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