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年于卡姆登艺术中心(Camden Arts Centre)驻留后,艺术家毛利悠子(Yuko Mohri,1980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再度回归,带来一件场域特定的装置作品,充分利用了展厅3(Gallery 3)的环境与建筑特性。毛利悠子通过电磁力的无形作用、空气的流动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模式,激活一系列动态与声音雕塑。她常常改造现成物,并引入偶然性来决定作品的运行方式。在本次装置中,她受约翰·凯奇(John Cage)1966年的作品《Variations VII》启发,重新配置了一架雅马哈簧风琴(Yamaha reed organ),使其根据水族箱中游动的鱼类生成即兴演奏的乐谱。

毛利悠子的声音-空间创作描绘了雕塑形态与无形现象之间的互动,以及物质物件与概念性命题之间的流动关系。她的创作理念受到日本美学概念“透”(Suki,意指开放的状态)影响,同时也与当代西方哲学中重回泛灵论(animism)的思潮相呼应。在她的作品中,建筑空间本身所蕴含的氛围与感知被放大,并展现出人造环境与自然过程之间的内在关联。

展览标题《Voluta》意指海螺壳的螺旋形结构,同时引发多重视觉联想,包括神圣几何、建筑装饰以及音乐符号中的高音谱号。在此次展出的两件同名新作中,预先录制的音乐被引导至盘绕成螺旋状的电缆之中,使音频信号转化为电磁场。在这一过程中,金属物件与磁铁在磁力驱动下颤动、移动,发出微妙的声响。

音乐与声音在毛利悠子的艺术实践中占据核心位置。她活跃于日本实验音乐场域,曾与大友良英(Yoshihide Otomo)和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等音乐家合作。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场现场演出,包括国际知名作曲家、钢琴家及电子音乐人坂本龙一,以及实验声音艺术的先驱铃木昭男(Akio Suzuki)。这些演出由33:33联合呈现,并作为MODE JAPAN | LONDON的一部分。

在阅读室(Reading Room),毛利悠子展出了她的早期作品《Oni-bi, fen fire》(2013-17),该作源于日本民间传说,与英语世界中的“鬼火”(Will-o’-the-Wisp)异曲同工。据说,这些神秘的光点会在沼泽或湿地上方漂浮,被认为是人或动物灵魂的显现。在这件装置中,细小的带电线丝被气流吹向金属网,产生短暂的电火花,如同萤火虫的荧光闪烁。这些电流信号同时触发机械钟琴(glockenspiel),演奏出类似伽美兰(gamelan)的音律,其旋律由空气流动生成的音谱所决定。

本次展览由以下机构及个人支持:东京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Tokyo)、东京艺术倡议(Arts Initiative Tokyo)、大不列颠笹川基金会(Great Britain Sasakawa Foundation)、日本基金会(Japan Foundation)、日产艺术奖(Nissan Art Award)、Terumo生命科学与艺术基金会(Terumo Foundation for Life Sciences and Arts)、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White Rainbow、Angela Koulakoglou 以及Yuko Mohri Exhibition Circle。

特别鸣谢: Yui Yoshizumi、David Toop、Nayo Higas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