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是临近未来的回响,今日则成为明日的征兆。
艺术的演变绝非仅仅局限于风格上的简单更迭,它深刻揭示了创造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中,呈现出“涌现”的独特属性——个体的相互作用汇聚为整体,催生出难以预见的新特性。从跨越漫长历史维度的“深时”视角出发,这一进程持续受到创新的催化,不断拓宽着我们对于概念、材料、技术、社会乃至感官认知的边界。在物质与非物质、内在与外在,以及内在智能(个体的认知与感知能力)与外在智能(文化与技术的外部存储和延展)之间交织的复杂网络中,艺术的视野被前所未有地拓展。在这个仍在动态生成中的广阔世界里,那起伏跌宕的地平线不仅映射出艺术跨越多重时间层次的迹象,更在非线性的时间维度中孕育出全新可能。
以“征候|视界”为题的798艺术、科学与科技双年展,借助19位国际艺术家新颖而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这个时代的变革。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将艺术、科学与技术巧妙融合,成为这一变革趋势的直观体现。展览空间成为一个交汇之地,通过物质、机器、人造物与生命的相互作用,展现出各种现象,并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去洞察我们身处的这个复杂而互联的世界。
物质作为能动的主体悄然浮现——膨胀的泡沫持续变换形态,扭曲的玻璃彰显出其内在的材料特性,污染物则在时间的流逝下发生微妙的转化。生命力的舒展过程唤醒了我们的感官世界:树木将芬芳的有机化合物释放到空气中,仿生技术营造出人工自然,土壤微生物与树根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声音数据传递共鸣。症状机械以各种方式起舞——从气动泵以不规则动态塑造空间时展现的冲动姿态,到隐藏摄像头的灯泡摇摆时产生的有序节奏。难以察觉的现象被转化为可视的形态——地磁风暴化为动态雕塑,激光束在波浪中跃动,宛如旋转黑洞周围发光的事件视界。
这些作品超越了单纯作为艺术展品的传统角色,转而成为积极创造意义的主体,而非仅仅被动地传达信息。这一现象揭示了当代艺术中具有征兆性的视界,在这里,物质与非物质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预示着艺术、科学与技术之间正在探索着全新关系的可能性。
展览呈现了这些领域的当代特性,并探讨了构成其相互关联的复杂过程。同时,展览暗示着艺术正超越常规的视觉再现,迈向一个多层次、体验式的领域。参观者将经历从“观看”艺术作品到“感知、诊断与体验”艺术作品的感知转变。“征候|视界”是一场实验,它在延展的艺术视域中捕捉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征象,并通过充满症状的当下,预示着艺术世界中尚未被探索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