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释义为人世间,包括人类居住的空间,以及时间、物质、能量、速度等含意;而“风物”指涉的是风景和物品,意味着大自然气候下凡世的生活景观。当“世间风物”的自然属性延伸到生产、消费和生态、环保时,展览所涉及到的人类文明在自然规律的境遇等问题,在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中,更显得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了。

单元介绍

经验万物
“万物”作为一切存在物的宽泛概念,有着不可预测的自然奥秘,也有取之不尽的能量;而“经验”则是人类接触客观事物过程中所获得感性认识的起点和总结。在当代艺术范畴中,物质材料是艺术家创作最主要的媒介之一,他们对于物质及其属性的个人偏好,通过挖掘、利用、发现其中的特质与能量,以及积累的创作经验,重构了我们与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尤其是超越我们经验之外的艺术实验,演绎了以往我们对自然物质的认识方向,揭示了已被接受的视觉模式的局限,而对物质的单一形态进行了解构或提升。从而,构成了艺术家在物质与视觉文化上,对经验万物的不断认知、思考和艺术转化的多种形态,并赋予了一种艺术的物质性和超日常的视觉张力。

“惟”物质发展主义
现代化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认识论上对于人类主体无限能力的崇拜,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令人堪忧的资源耗竭,正是“惟”物质发展主义得以滋生的土壤。潜隐其背后的乃是社会生产、消费文化,以及个人欲望等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的失衡、失控现象的普遍存在。因此,通过艺术的方式对生存环境的警示和预知作用,则是艺术家对自然生态变迁的焦虑与表达。或许正是这种表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才能在展览的现场,显示出艺术家连接人与环境的系统之间的不同洞察力与表现力。尽管这种揭露和批判牵涉到坚固的社会体系及现实诉求,但作为一种超越当下的反思方式,试图唤起观众对人类生存境遇的认同危机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意识。

人间食堂
顺德是最具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食物作为人类的本能行为,与我们的身体、生存息息相关。甚至食物链可以作为自然生态多样性的指标。而饮食文化的变迁、融合,不仅成为民族的禁忌和宗教信仰的标识,还饱含着社会历史、事件、权力、阶层的冲突。艺术家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媒材,以特定的空间重塑一个“食堂”场所进行食物烹饪的交流,抑或是以一种偶然激进和超日常的方式,既依赖于不同族群与迭代的传统经验,也追溯了有关食物的人生记忆。而感官所品尝的食物艺术,重新诠释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并延伸到广义的艺术之外的物质文化领域,形成了艺术家、生产、消费及观众之间多重的“吃”文化体验,以分享我们生存环境与食物系统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