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以“第二层皮”为主题,灵感源自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同名作品。霍克斯在其小说中通过非线性叙事和后现代主义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梦魇与非理性的世界,并不断挑战“世界本该如此”的全知视角。这种对现实的重新解构与重构,为本次展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使其成为一场探索“创造”而非简单“讲述”世界的创作实践。

 

展出的作品通过细腻的肌理和柔软的质地,呈现出一种皮肤般的质感。这种质感不仅象征着包裹与保护的功能,更是一种情感与外界的交互界面。作品中的材料不再是简单的物理存在,而是通过其独特的材料属性,构建出一种隐秘的非线性叙事。如此看来,作品的形式可以被视作包裹容器的内壳——并非如坚实的壁垒般全然与外界隔绝,而是给创作者和观众保留了呼吸的通路,允许情绪恣意流动,以达到某种收放自如的平衡。

 

在艺术创作中,材料作为物质性的载体,不仅是表达的媒介,更是艺术家与世界对话的桥梁。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得艺术作品能够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创造出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视觉效果。艺术家通过对材料的重新组合与重构,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情感与状态,更是在探索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展览中的作品通过斑驳、朦胧、易碎等质感,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艺术家们对于现实景观并不致力于新兴媒体技术或商业模式下做出妥协的再现,而是通过对日常事物的重新解读与重新组合,创造了一个个新的艺术“事件”。此刻通过通过展览与日常的重构,朗读人性、物质和时代之间的隐秘整合,这些作品以其自身的重量和密度,出现了一层充满韧性和可亲密接触的“新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