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空间个展 断面 端点 连接线 将于11月11日开始展出,展览将呈现艺术家贺勋,李舜,林枞,钦君和王加加的作品。
想象一张等量的质的白纸中,存在一条水平居中的横线将画面等分,由此产生了两种运动⽅式:一条外来的运动轨迹正在穿越此平面,亦或是两个物体在相互碰撞、挤压。前者的高速运动将连带出无数“断面”,正如德勒兹所描述的⻜⾏的箭⽮“在进程中的每一个点上,它都必须根据这一时刻的外力做出即刻的反应”。后者的力与力的作用则展示了物质性本身的最高“端点”,它因面的相互关系而展现稳定性,当物质走向这个边时,也代表了走向作品的最高点——物质性的最高点。
上述想象性描述部分来自于阿瑟·丹托的艺术世界理论,关乎历史学理论上艺术的形式和被认定的问题——不同的系统的方法论造就了某件艺术作品的成⽴,如同⼩便池、布里洛盒子、巨型勺子的历史地位……那么站在具体的意义下来看,这些断裂的块面与延续的点又向我们表征些什么呢?
假如从影像的生成来认定,那么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运动方式,一种是游式牧取景,在景象与景象的移动中瞬间切割;另一种将会是在整体运动中观察此集合与彼集合之间的链接关系。
从⽂本符号的角度来认定,诸多“断面”,当然是相对分割的,但是它们从属于一张白纸,彼此之间相互关联。那么在书写结构上,破碎的纸片拼接在一起,将分支出超越层次的分类,造成语义上的滑移、异轨,更重要的是它强调纯粹的语言关系;而“端点”则关注逻辑关系和意指关系,因为它急切的走向纸张的边缘,表达空间的边缘。在这种严谨缜密的思维框架下,意义生产希望达到它的最高标准,被主体认同、被读者理解,这时对话性至关重要。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在向前滑动引发的“断面”中,我们看到的是事件,是一个力与另一个力的搏斗,它无意形成图像,而关乎成为一个问题,是“问题之思”。
在相互挤压的“端点”中,重要的是整体的稳固性和恒常性,是“本质之思”。无论是讨论本体,还是历史性问题,我们无法逃离当下。展览将呈现五位表现力极强的艺术家作品,分别影缀着可资依循的生命体验、亦或斥作虚妄的幻象色彩,既象征着不同的生命运动轨迹,也展现了当下物质与精神力的相互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