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激进的历史前卫运动彻底否定了漫长的艺术惯例及其历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时代。然而,自60年代以来,前卫的原创性却不断遭到质疑,特别是随着全球化和当代以降,几乎所有的前卫行动都不得不退出历史的舞台,替代它的是“复制”“挪用”“后制品”等种种反前卫、反愿景的话语。从此,我们不再相信前卫,也不再相信前卫的原创性,乃至原创性本身。

 

百年后,AI(如ChatGPT)的出现及其对艺术界及当前艺术惯例的威胁,将我们再次逼到了一个历史关口。且不论它会不会取代艺术家,乃至取代所有创造(意)性的活动,至少,对于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艺术创作经验和方式而言,它的出现无疑是致命的。也因此,为“前卫”招魂,重申“原创”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艺术家和艺术行业自我“拯救”的道路之一。我们并不期望由是掀起一场伟大的艺术运动,至少可以因应危机,尝试一次彻底的自我清洗和自我革命,尽管这在当前依然举步维艰。

 

展览更像是一次问卷调查,可喜的是,我们发现应邀参与的36位(组)艺术家普遍对此并不焦虑和悲观,反而表现得格外乐观和积极,甚至觉得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故所谓“原创在天……上”,在此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们依然承认原创是个神话,原创只在天上有;二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相信原创的可能及不可替代的必要,所以,它不只在天上,其实也在人为,只是它需要一个历史的机缘,就像百年前或今天这样。

 

文/鲁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