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春回大地,愚社新起炉灶, “新康酒家”开业酬宾。
愚社荣幸地宣布,2024年首个策划项目“新康酒家”于2024年4月12日至6月14日正式开展。新展特邀20位(组)当代艺术中的著名“知食分子”,用他们与食相关的视觉作品以飨观众。同时,在整个展期中,我们还将特邀部分艺术家以及嘉宾作为主厨,利用愚社空间配备了标准化厨房的特点,不定期在空间内举办内部邀请制晚宴,让“新康酒家”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私房菜”餐厅。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希伯来神话把人类的“降临”诉说为对苹果的贪食;在考古学看来,人类文明始于对食物进行首次烹饪的那一把火焰。不言而喻的是,自人类诞生之日起,食物就构成了我们最为基础的日常性,并且它的影响早已溢出了烹饪的范畴。一方面是“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的肚子基础决定文化的头脑模式;另一方面,吃什么、怎么吃与为什么吃,在饮食人类学的见解里,则是不同文明中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权力关系的日常经验最小单位。当然,食物的意义所涉及的学科远不止于此。在历史学里,食物的特定产地构成了地理决定论;在经济学里,它是衡量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而在艺术史里,它则是图像证史的主题学内容。
历代艺术家都不乏描绘餐食与宴饮之作。这在艺术史上比比皆是。无论是文艺复兴核心地区的宗教仪式圣餐(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还是偏远地区的乡野之食(如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不管是巴洛克时期的果蔬与佳酿(如卡拉瓦乔),还是洛可可时期的宫廷宴会与下午茶沙龙(如华托和特鲁瓦);再到资产阶级崛起后的印象派把注意力聚焦在咖啡馆、酒吧、餐厅等具有社交性质的餐饮场所,以及大众文化兴起使得沃霍尔关注流水线生产的可口可乐和金宝汤罐头。
如果从食物的角度重新审视艺术史,俨然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并且至今未散。如今,在“新康酒家”中,国内外不同艺术家以完全个性化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菜谱”和“酒单”,余下的就交给各位老饕去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