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北方道路艺术联盟/泥版画会,北方艺术群体,毒山凡太朗(日本),耿旖旎,海波,何翔宇,胡庆泰,胡晓媛,金东宣(碎冰社),李大方,刘传宏&那颖禹,刘立宏,刘仁杰,刘小东,陆春生,秦琦,朴赞景(韩国),石青,44剧场,宋元元,孙原&彭禹,孙逊,王兵,王拓,王兴伟,王泽音,徐若涛,杨圆圆,张恩利,张慧,赵亮,卓楷罗&韩涛,艺术教育小组,紫罗兰油画研究会
沈阳chi K11艺术空间的开幕展览“在集结”通过近70件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以史诗般的方式将三十余年间中国东北当代艺术的面貌予以系统化的呈现。汇集了45位国内外知名当代艺术家,以及6个发迹于东北地区的当代艺术实验小组,本次展览是目前为止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参与艺术家最多的当代艺术展览。
一次对于东北当代艺术的群像化展示
作为中国北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与重工业基地,东北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风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区域文化。在过去30年间的改革开放大潮与城市化进程中,东北也经历了发展的阵痛。正是由于这样独特的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让围绕东北主题的艺术作品在创作层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系统与语汇。“在集结”展览正是集结了这样一批艺术家,他们大多出生或成长于此,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或对东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加以关注,或对时代洪流下人类的思索予以不同维度的表达。而这样一种在地的“集结”,也为观众理解东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角。
展览分为“姐夫再忙,也没有忘记你……”,“过去的情人变老了”,“不知你走了多久 也不知你要去什么地方”,“当看不再是一种选择”与“起始:一场革命还未来得及定义”五个单元进行展示,选取了包括王兴伟、张恩利、刘小东、张慧、何翔宇等几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创作形式则包括架上作品、装置、录像、声音与文献等多种角度的解读。策展人鲁明军说到:“透过这些情绪和声音的集合与撞击,我们尝试建立一个由地方文化、私人叙事、社会变迁、地缘政治及自我组织等不同维度的话语相互串联、交织在一起的集结现场。”
最多元的艺术展 最丰富的东北解读
当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艺术家王兴伟具有戏剧化与幽默感的油画作品《姐夫再忙,也没有忘记你》,而艺术家王岩的《黄昏时寻找平衡的男孩》、宫立龙的《腊月二十九去给狗柱儿家送福的春秀儿》与刘仁杰的《风》则将观众带入了鲁美的“黄金时代”。张恩利的绘画作品《女孩》和刘小东的油画作品《郭强在自己开的KTV里》展现了时代变迁下对东北普通人最真实的记录,张慧的作品《阵风》和《海边野餐》将人们熟悉的场景予以不同角度地呈现,秦琦的作品《帽子的告别》则展现了对于旧时代的告别与新时代的展望。
对那些出生于东北却离开家乡的艺术家而言,“东北”更多是流淌于血脉中的痕迹。胡晓媛在由民用建筑中拆毁的废弃钢筋与经过露天陈放的绡材料组成的装置作品《刹隅》抽象出城市“存在”的余温,何翔宇用家乡城市一整年127吨的可乐消耗量凝固成结晶制成了《可乐计划》,孙原、彭禹立于展厅角落的大型装置《少年 少年》则将面目模糊的富裕家庭予以展现。年轻的艺术家宋元元通过一段看似荒诞的影像展现了数字时代年轻人与世界的连接,孙逊则选择用动画的方式连接了东北的历史与未来。
对于城市变迁的记录则展示了艺术家对于时代发展的另一种关注。摄影艺术家陆春生在影像中凝固了城市的现实中转瞬即逝的超现实体验,海波与刘立宏则在摄影作品里记录了在城市飞速发展以及居住环境与地貌的改变中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细枝末节。杨圆圆的《大连幻景》中展现了一场交杂不同时代叙事片段的城市景象,影像艺术家赵亮则在作品《舞台》中拍摄了中国与朝鲜界河的四季变化,韩国艺术家朴赞景与日本艺术家毒山凡太朗的视频作品则将“在集结”的体验扩展至泛东北地区。而声音艺术家王泽音所构建的《60s声音街区》,以手绘地图的方式拼接了六条在沈阳历史街区所采集的录音,散布在展厅中的声音让观众在听觉中领会了这座城市的“声音”印象。
以艺术激活城市更新体验
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被命名为“起始:一场革命还未来得及定义”,像是一种未完待续的启迪,展览梳理了包括紫罗兰油画研究会、北方道路艺术联盟/泥版画会、北方艺术群体、碎冰社、44剧场、艺术教育小组等六个艺术小组的研究成果,以文献与作品并置的方式结合展现,力图通过历史与当代的连结,来检验及挑战文化的延续性,从而为集结的东北艺术与文化开启更广阔的未来。
正如展览策展人鲁明军所说,“此次展览只是一个新的开端,同时也是一次必要的表态。未来,我们期待诸如此类的临时集结和在地实验成为一种常态。相信它们不再诉诸某一可见的风格,而是由此进入或带出更多维度和面向的历史与现实。此时,它们也不再是封闭的在地行动,而是一种立足本土的全球性文化实践。”作为沈阳本地最大的非营利当代艺术机构,此次chi K11艺术空间落户沈阳,为本地的艺术实验与文化行动注入了新的能量,以艺术为媒介,试图引发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身的思考,激活审美的升级体验并孵化更多可能。对于沈阳这座城市而言,也呈现了一种更具有生命力、多元化和开放的城市更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