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绎国际艺术双年展将于2024年10月26日开幕,10月2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本次双年展由新绎美术馆主办,由国际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南条史生担任总策展人。策展研究团队由沓名美和、安德烈亚·德尔·古尔丘、畠中実、沈奇岚等学者组成,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会。

本届国际艺术双年展规模宏大,将云集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91名国际著名艺术家参展。近100件艺术作品将跨越新绎美术馆从东到西五个展厅及公共空间,在超20000平米的展陈空间震撼呈现。这将是一次中国当代艺术的盛举,届时,将为中国艺术界乃至国际艺术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首届新绎双年展以“多元未来——人类新愿景”为主题,深入探讨当代艺术和创造力的本质。现代人类正面临一系列多样化和全球性的社会议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超越传统思维模式,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人类世界,进而去探寻可能的解决之道。

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简单地回归古老的生活方式,而在于积极地拥抱和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创造是技术与艺术的核心,创造使人类得以摆脱传统框架的束缚,从全新的视角提出创新方案。

艺术家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正变得更加紧密。本届双年展将展示并探索当今不断变化的艺术情境,并分为无垠声境、边界之上、明日地脉、后人类世四个章节进行展示。

 

第一章:无垠声境

第一章聚焦于以“声音”为表现媒介的艺术作品。从20世纪中叶开始,声音已被普遍当作视觉艺术的创作材料。在战后的表演艺术中,声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元素。特别是约翰·凯奇(John Cage)的一系列声音作品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著名的《4分33秒》钢琴作品以完全无声而闻名,展示了声音艺术表达的极限。

现在,声音以更多样的形式出现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人体发出的声音(即人声)扩展至包括自然声音、机械声音和由计算机产生的数字声音源等多种形式。

在本届双年展,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与克雷斯纳·布拉斯(Krsn Brasko)的视频作品将展示计算机图形学与电子音乐的结合。克里斯汀·孙·金(Christine Sun Kim)将通过油画探讨艺术系统在无障碍方面存在的缺失。“无垠声境”篇章将展出30位(28组)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将共同探索声音在当代艺术中的无限可能。

 

第二章:边界之上

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也往往跨越边界、与不同领域融合,孕育出全新的视角——不同领域的对话和碰撞能够激发出新的灵感,为我们揭示未知的世界。艺术与时尚、建筑、摄影、设计、哲学、音乐、味觉、触觉等领域相互交融,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和叙事。展览的第二章即着眼于发生在“边界”上的创造性活动。

本章将展出13位(12组)艺术家融合不同领域的创作。其中帕特里克·特雷赛特(Patrick Tresset)的作品《人类研究2》通过机器人装置探索人工智能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刘佳玉的作品《宇宙的孩子(2024)》利用AI再现自然界中风与水流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青山周平(Aoyama Shuhei)通过创造仅可利用触感、声音和气味感知周围环境的空间,探索人类感官与环境认知的关系。这些作品将展示不同领域“边界”间在当代艺术中的的突破与重构。

 

第三章:明日地脉

第三章将深入探讨当下创造力与全球性议题之间的紧密关联,尤其聚焦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问题,以及生物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在艺术领域,许多作品通过使用废旧材料来警示环境危机,通过关注濒危物种唤起公众意识,通过艺术创作预示地球环境的未来。艺术与其他领域的交融也带来了新的视角——使用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创作,不仅展现了艺术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也激发了观众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思考。

本章选择展出的作品包括扎多克·本-大卫(Zadok Ben-David)地面装置艺术作品《黑色田野》,其有3万多钢刻花朵组成,探讨自然的生命与死亡。卢克·杰拉姆(Luke Jerram)的装置艺术作品《盖亚》,以直径达10米球形表面展示了由NASA提供的120dpi分辨率的地球表面图像。

本章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呈现了艺术家对上述问题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他们对解决方案的探索和思考。这些作品向观众展示了创造力如何在艺术与现实世界之间架起桥梁,弥合鸿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灵感和方向。

 

第四章:后人类世

最后一章将介绍艺术描绘的未来,将展示各种现实和世界观。未来人类的许多方面可能会因科学技术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科技的进步已经揭开了我们前所未见的世界,拓宽了我们观察微观与宏观世界的视角。在艺术领域,不少作品也涉及与人类存在紧密相关的深层次问题。

第四章将展出32位(28组)艺术家的28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对未来的愿景,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

思索创造力的源泉、变化以及能够为人类提供怎样的新未来,最终将帮助我们回答保罗·高更(Paul Gauguin)提出的那个根本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次双年展探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