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厅内。有平滑石头组成的金属装置,墙上有几幅照片,有水彩一般薄薄涂抹于墙面之上的橄榄油。在这里,虚无也适时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了我们所制造的声音外,展厅里安静无声。人会制造噪音,石头不会。

展厅内有著不同层次的结构变化。有些人可能会称之为「和谐」。和谐的概念一如天气,随纬度高低而变化,或许在某个地方静止停滞,在其他地方却徐徐移动。多年以来,何翔宇曾四处迁徙,至今仍然如此--他生于中国,寓居美国,又迁往柏林。他常感觉自己困于不同型态的和谐之间,而试图为这样的紧张赋予形体。

他常聆听种种不同的声音,聆听彼此相异的文字,而有时,他试图用艺术来创造新的声音。

这些静止不动的石头也曾长途跋涉。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来自何方,流浪了多久,也无从得知是什么环境将它们打磨得如此光滑圆润。人们借由欣赏赞叹它们的形状,来表达对它们不明身世的敬意。

在进入展厅之前,你我或许对它们的了解并不多(也可能是一无所知),在离开展厅之后,可能依然对它们所知甚少。

或许有些观者会想计算它们的数量,数字能使我们仿佛略知一二。这么做也许能带来宽慰,毕竟秩序使人心安。但也可能乏味无趣,或引人深思。另一些人光是凝神观看便满足了,注视著被挽救出且近乎飘浮的完美形体是一种乐趣。

那些被捡回并悬起的事物中蕴含著慰藉,因为人生有时重量深沉,会将我们压垮在地。

展厅内除了石头和金属勾勒出的线条,还伴随著一些象征性的符号。部分的墙面被铅笔标记出界线,线内再涂上了层层的橄榄油。

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某处所曾存在著压力,因为油的制程需要压力,橄榄需要经过压榨。而在久远以前,在与这里相距遥远的国度里,压榨这些果实的滚轮也是用石头制成的。其中许多滚轮如今已不再使用,只是安静地躺在某处,如同古老的寺庙,恒久不变,仅有微微的磨损、小小的缺口。至今,人们并无法透过肉眼察觉它们的腐朽。

橄榄油渗入墙壁的时刻同样不会为人所注意,墙壁吸收油的过程也模糊了铅笔的印记。铅笔痕迹消失的那一刻也不被轻易察觉。

很快的,这个展厅将重新粉刷,这些场域的变化不会留下任何可见的痕迹。但它们仍然存在,只不过隐入了建筑之中。

这一切都发生在光阴荏苒之间。石头的磨光需要时间--极漫长的时间。橄榄油的消失也需要时间--极短暂的时间。人们存在于这两种时间状态,为处理这两种状态而忙碌--我们保存并高悬历经岁月淘洗的事物,同时又不停修补已经开始在我们身旁崩解的事物。

这是我们的日常练习。

展厅墙上的照片也同样传递著一股压力,讲述著挤压与修补的故事,塑胶布和胶带俨然已成为图像的一部分,试图修补破碎的窗户。此外还存在著努力,个体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