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境与看见、存在与缺席、永恒与短暂的交织中,陈哲、比安卡·拉法埃拉和艾达·托梅斯库的作品追寻结束与开始的微妙界限。艺术家们从诗歌、记忆和个人愿景中获取灵感,利用我们存在的易逝性,揭示短暂与永恒的密不可分。

 

陈哲的《偏善幻中来》系列回归到她最初的摄影语言,瓦解梦境与觉醒、诞生与死亡等问题的二元对立,转而构筑起一座镜像之厅,将生生不息的循环投射至永恒之境。对陈哲来说,“此系列照片见证我们从来都既生活在彼此转瞬即逝的时间里,也存在于宇宙卷土重来的时间中。”结束即是开始;在作品《祖先》(2020)中,一只缓慢溶解、徘徊在生死之间的水母被抽象化,以一只眼睛、一座喷发的火山、一个宇宙星云的形式呈现。这种掩饰的形象与转瞬即逝的主题并非巧合,而是源于我们的意识。正如陈哲借由明朝诗人王世贞的诗句所解释的那样,“莫怪书生偏善幻,何人不是幻中来。”

 

比安卡·拉法埃拉梦幻般的花卉画作中亦蕴含幻象与神秘的元素,像诗人约翰·济慈所写,它们似乎“ 远远地,远远隐没,让我忘掉”。比安卡·拉法埃拉近期的画作正是受到济慈的启发。拉法埃拉有视觉障碍,她通过柔和模糊的白色以及闪烁的金属笔触,将自己对“视觉暂留”的体验——即图像持续移动,仅短暂地以微弱的阴影或闪烁的光亮形式呈现——表现出来。她说:“常常会有观者察觉到一些具象画面的余音。”她超凡脱俗的笔触,通过厚重的颜料堆积和绘画技巧进一步表达,对拉法埃拉而言,这些技艺近乎雕塑般的美感。

 

艾达·托梅斯库的双联画《置身于由水织成的地毯之中 I & II》(2018)拥有她标志性的清晰明了、柔和的色调,氛围宁静深沉,但这不妨碍其中蕴含丰富的情节和注释,内容隐藏在层层叠叠之下,通过反复涂绘(或刮除)呈现出来,或者在我们观察时逐渐显现出微妙和出乎意料的内容。作品在开放不断变化的表面与通过抹除颜料层形成银白色的区域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创造出局部的密度,给予作品深度和质感。主题与画面的构建方式紧密相关。艺术家通过使用刮刀构建画面,直接在作品表面混合颜料。先前较干燥的颜料层开始与较新的颜料混合,从而赋予作品“创造出的色彩”。白色部分的色调随着我们的反复观察变化,并受到作品下方蓝色和黄色的影响。这幅带有亲密感的画变得平静;它呈现出各种表象,散发出某种状态,像是一种地方精神或直觉。这幅双联画的标题正是取自托马斯·伯恩哈德早期诗作中的一句: “置身于由水织成的地毯之中”。